企業名稱:重慶煜耀實業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劉經理
手機:155-2002-4848(劉)
郵箱:1554647084@QQ.com
地址:重慶市南岸區南湖路19號
鋼橋具有跨越能力大、強度高、建設速度快、施工期限短等特點。1955年武漢長江大橋的建成使萬里長江聳立起中國人民征服長江的第一座豐碑;近年來,隨著國家基礎設施建設速度的加快,大型鋼結構橋梁不斷涌現。修建一座跨江或跨海的特大型鋼橋,使用鋼材的數量一般都在萬噸甚至10萬噸以上。而腐蝕、應力腐蝕和腐蝕疲勞是使這種特大鋼橋構件退出工作、壽命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20世紀20~30年代歐洲和北美發達國家建造一些鋼橋,因當時防腐技術不能提供長久的腐蝕保護,使得這些鋼橋投入運營后腐蝕嚴重,即使進行定期的刷油漆維護也不能獲得滿意的保護,只得將這些鋼橋降級使用或續建第二座橋,給國家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1967年美國東部快樂岬與諾加之間的一座鐵橋,在使用40年后塌落于俄亥俄河中,使46人喪生,調查表明,倒塌原因系大氣腐蝕造成的應力腐蝕開裂。為此鋼鐵橋梁的腐蝕已引起各國的高度重視。據1997年報道,武漢長江大橋每年投入維護費100多萬元,但仍遠遠不夠;腐蝕不僅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大大縮短了橋梁的使用年限。
國內外橋梁鋼結構防腐發展的歷史沿革
在歐洲和北美地區鋼橋的防腐發展過程是:20世紀40年代為油漆防腐;50~70年代為重防腐涂料防腐、熱浸鋅防腐、火焰噴涂防腐、電弧噴涂防腐并存;80年代以后,隨著電弧噴涂技術的發展,電弧噴涂防腐與火焰噴涂相比涂層與基體結合力高、生產效率高,因而得到廣泛應用,初期大多為噴涂鋅,現在電弧噴涂鋁日漸成為防腐發展的趨勢。對環境污染嚴重的含重金屬涂裝底漆和大量有機揮發物的重防腐涂料基本不再在這些發達國家本土使用。
我國鋼橋梁腐蝕到目前為止,仍集中采用刷油漆防腐。建國50年來,鋼橋梁防腐技術的變化也主要集中在對油漆的種類進行調整。如20世紀50~60年代鋼橋梁防腐采用紅丹防銹漆加云鐵醇酸面漆的鉛系環境污染涂料,并一直主導著我國鋼橋梁的防腐。隨著大型鋼橋梁的建設,其防腐問題開始突出,鉛系涂裝體系的防腐耐久性差和維護費用高昂的缺點日漸顯現,80年代開發了重防腐涂料,經過對底、中、面漆的配套使用,使鋼橋的防腐壽命有較大提高,90年代國外重防腐同類涂料開始涌入國內市場。重防腐涂料僅能提供鋼橋10年左右的防腐壽命,10年后必然面臨巨大的防腐維護費用,這在歐洲已被事實所證實。